• 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
  • 信息门户
  • OA

专家讲座

工作坊纪要 || 付海鸿:从“无底潭”到“情都”:大理“蝴蝶泉”的多重文本与景观呈现

2021年12月07日 
阅读:


 

   2021123日上午10:00,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办,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社会学系、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承办的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工作坊(民俗学专场)第三场“从‘无底潭’到‘情都’:大理‘蝴蝶泉’的多重文本与景观呈现”,通过企业微信会议功能在慧智楼90407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工作坊由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社会学系付海鸿副教授主讲,孟令法博士主持,线上线下共有二十多名师生共同参与。

 付老师在谈到研究缘起时指出,这个研究其实是在四川美术学院张颖教授所做“文学如何重塑乡土景观”的启发下开始的一次文学人类学探究,即以大理蝴蝶泉为个案,在文学人类学文化文本观的观照下,采用文学民族志的方法,来梳理蝴蝶泉的多重文化文本及其对蝴蝶泉现实空间的改造以及景观建构的影响。

 首先,付老师讲述了怎样从文献资料中来了解蝴蝶泉本身是怎样的存在及其如何从“无底潭”演变成“蝴蝶泉公园”的。通过文献资料可以发现,按照文学人类学的文化文本观,与蝴蝶泉有关的文化文本至少表现为三重:第一重是白族民间的蝴蝶泉故事;第二重是电影《五朵金花》中的蝴蝶泉叙事;第三重是以蝴蝶馆为代表的科学表述与实践。紧接着,付老师从上述三重文本出发,结合实地走访,阐释了它们如何影响并重塑了蝴蝶泉的景观与生态。最后,付老师总结道,在围绕“泉、蝶、树”的景观建构中,各类文本从不同角度提供了相关文化与文学经验:在白族本地民间传说的《蝴蝶泉》中,情人纵身潭底,无底潭蝴蝶纷飞,蝴蝶泉得以成名,由此景区增加了“五龙戏水”,拓宽打造了“情人湖”等景观;电影文本《五朵金花》更是以其闻名的场景——泉畔蝴蝶树让原本干枯的枝干得以“永生”;为了满足游客随时都能观赏蝴蝶的浪漫要求,蝴蝶馆与蝴蝶大世界应运而生。付老师指出,正是读者、旅行者的期待视野与上述多重文本的交互融合,让文化文本与现实世界诗意结合,共同重塑了蝴蝶泉景区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

 在互动环节,王惠云博士提问到,变与再生产影响着我们对民俗主义和本真性的再认识,而当地人与游客等是如何思考旅游景观真实性的。对此,付老师认为由于他者对当地人有了期待,当地人在基于文化保护目的和他者期待的文化自觉下,在多次的“舞台”表演后,“假的”可能就会转变成“真实”的了。孟令法博士提到,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不能简单的将学理转化到实操之中,蝴蝶泉这种为了景观打造文化记忆的模式是值得称赞的,当地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基于一套叙事的话语,并以此为核心创造出了地方的经济价值。丁晓妮博士认为,文学人类学的研究需要在田野实践与文学文本的相互映照下方能出“真知”。硕士研究生谷茂君对付老师提及的“新少数民族故事”的“新”发出提问,付老师答到,此处的“新”是一种多维叙事模式,它从原本的民间口头转向了当代影视、景观及书写等领域,而后者恰是多元行动方共同缔造的“新”文本。不过,这种“新”也是相对的,因为随着人们对“新”文本的接受以及不断传播和重塑,其也可能转化称为大众所普遍认识的“传统”。硕士研究生陈倩则基于冬天放飞蝴蝶以营造“蝶舞”场景的做法,提出了“动物伦理”的批评。就此,付老师解释到,这的确是一个重要问题,人们不能为了景观欣赏而刻意打破动物的生存规律。不过,这种“放飞”目前也在逐渐弱化。

 通过本次工作坊,付海鸿副教授对“从‘无底潭’到‘情都’:大理‘蝴蝶泉’的多重文本与景观呈现”的讨论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讲解,同学们收获良多。于此,再次感谢付海鸿副教授的精彩讲述,感谢参与本次工作坊的老师和同学们。

 

 

上一条:公司成功举办关于“借贷实务案件”的专家讲座
下一条:讲坛纪要||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关闭